读欧阳修《秋声赋》
几乎家喻户晓的《秋声赋》语言精练而通俗,但第二段中两句显得突兀、错位。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中间两句“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显得突兀、跳脱,似乎放错位置。之前讲秋声带来的惨淡、萧条、凄切,突然这两句讲秋之前即春夏的草木争荣,中间也没有表示语气转折的连词。这两句后再又接两句前继续描述秋风的惨淡、萧条、凄切,其间也没有连词。是否有一种可能:欧阳修几易其稿,最后誊抄时这两句本来在别处,但错误地放置在该段中间了?作为散文大家的欧阳修,作文中除了用词考究,不会不考虑语句意义的连贯性。假如他把“草拂之而色变”放在“丰草绿缛而争茂”之后,即“佳木葱茏而可悦”之前,尤其在“丰草”前加一字比如“虽”,就会更连贯。
2025年5月
Contact me
To my CNNote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