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感想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的哪一部目前读的人最多?不知是否有统计,但猜测《论语》第一,随后估计是《诗经》、《周易》。在西文出版物中,书店里关于《易》的书多于《论语》,其他基本见不到。现代人对《易》的兴趣多半是因为想用它帮助算命,中外皆然。最近因试图通读一遍四书五经,我第一次浏览了一遍《易》。作为骨子里浸透无神论思想的读者,感觉这本书完全丧失现实意义。但大量的读者并不这样认为,中、外图书市场有销量就说明它有价值。

孔子说再给他五年十年,他精研《易经》就能做到不犯大过(“加[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当真?《易》中的卦与殷商龟甲上的卜辞可有一比,含糊的符号可赋以多种解释。要是占卜能防止犯错,最多可归功于行动前多一道手续,无论这种手续是什么,反正稍微耽搁一下多半就能阻止情急中匆忙做决定,而这种决定从统计看错误多余正确。

陈寅恪旧学功底深厚,四书五经即使不能全背也一定非常熟悉,但他的哈佛校友、亲戚俞大维说“从未听见他提及易经中的玄学”。治学严谨的历史学者有意忽略几乎任何人都能从玄虚的文字中读出某种意义的文本,这是很可以理解的事。有网文说七七事变发生后,吴宓用《易》预言中国的情势,得“利西南”的结果,陈在电话里对吴说“此是吉卦”。陈寅恪真的信这套东西?猜想他只不过随口说一句罢了,也许是玩笑,也许是对挚友的安慰。

《易》并非没有价值,它可作为历史文化、神话学、人类学、古代语言研究的对象。例如有学者从中发现前人不曾觉察到的历史信息,比如《接吻的中国史》认为咸卦的“咸其辅颊舌”暗示接吻(接吻在中国中、上古典籍中极少出现),不过这种大胆的想象濒临学术严谨的边沿。而作为通俗读物,《易》用于算命、占卜,就骗骗善良的百姓,给大家增添一项娱乐吧。

回复读者的评论:正如我们对中医的疗效提出更高的验证标准,我们对算卦同样应有比古人至少稍高的标准,比如对它的预测做一次客观的验证。我相信“曾应验的占例”与对照组(placebo)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因此《易》有历史、文化的意义但没有科学的意义。

2023年6月

Contact me
To my CNNote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