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中的河神娶妇

小学文言文《西门豹治邺》讲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破除迷信、整饬民风、治理水患的故事,其中将巫婆替代小女孩扔进河水一段为:

(西门豹)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被不幸选中要去嫁给河神的小女孩)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去催促她)?”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

对于儿童读者,这一段无疑会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忘怀的恐怖印象。但迄今为止,似乎没有人研究这个骇人听闻的陋习的真实性。徐日辉《褚续“西门豹治邺”史实的真伪——读《史记·滑稽列传》札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只是从多种史籍考证了西门豹治理河水,并提出了褚少孙续补司马迁《史记》时将西门豹治邺置于较为不严肃的《滑稽列传》而不是列传的一种原因。

河神娶妇实为活人祭祀。中国上古在春秋前活人祭祀较为盛行,以后逐渐减少,西汉尊儒后更为少见。除褚少孙增补的文字外,徐日辉论文所列关于西门豹治水的早期文献有《史记·河渠书》、《史记·魏世家》、《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篇》、《汉书·沟恤志》、左思《魏都赋》,都只讲某人(西门豹或他人)治水,无一提到河神娶妇的民间传说。或许这正是褚少孙补西门豹治邺于《滑稽列传》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按徐文)因为这篇故事“诙谐有度,不失大体”。褚少孙访得此传闻而在他之前约一百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司马迁却没有,这种可能性很小。司马迁采得既而舍弃如此生动的故事、只说治水想必正是因为他认为这个故事纯属虚构,不符合载入《史记》的条件。

从地理上看,邺县处于(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之间,距这两个文明发达的地区都不远,又没有高山大河阻碍,使人难以相信此地不受文明熏陶而每年高调举行活人献祭这种落后愚昧的活动,这种活动听起来更像是好事者传播的谣言。(迟至2012年河北还有“庙宇倒塌,收童男童女”的传闻,见“河北省政府新闻办:‘收童男童女’纯属谣言”。)

人类历史上活人祭祀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为甚。但它们有这样的共同点:参与的民众真诚相信这种祭祀,并且缺乏现代人具有的恐惧感。而西门豹治邺故事中除了三老、巫祝外,百姓明显感到恐惧,而且,虽然他们不是无神论者,但并不认同河神娶妇能消除水患。如果民间已普遍不信活人祭祀能消灾,三老、巫祝仍然坚信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毕竟他们也是活在同一时代的真人;再者,牺牲活人对他们的生活不能带来好处,反而可能有弊(如激起民怨、人口流失)。假如这个故事被创作者改做三老、巫祝用木或泥或竹做的女子像祭神,那可信度就高多了。

指出西门豹治邺故事中河神娶妇情节疑似虚构在初等教育中有一定意义。小学生读懂这篇文章后感触最深的不大可能是治水,更不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或文言文的学习,而是那不分文化、不分时代和地区都存在的儿童对死亡的恐惧,但这一心理的影响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很少或从未被成年的语文老师提到,应该予以纠正。


2019年10月

Contact me
To my CNNotes Page